搜尋


獎牌在手,笑容在心︰愛挑戰的小數學家胡芯悠
來自瑪利諾修院學校(小學部)的小三女生胡芯悠,首次參加「2025香港數學及奧數公開賽」個人賽,便一口氣奪得小學三年級數學組銀獎及奧數組銅獎。,表現令人眼前一亮。 芯悠從小喜歡數學,尤其享受挑戰解題的過程。芯悠媽媽分享:「囡囡幼稚園已經鍾意數學,今次比賽主要想俾佢喺學校成績以外,出去見識下其他小朋友嘅程度。」 對芯悠而言,比賽並不是壓力,而是一種好玩又刺激的體驗。訪問中,她一邊把玩手上的獎牌,一邊露出靦腆的笑容說:「我比賽時一啲都唔緊張。奧數卷好好玩,用唔同嘅圖形考我哋,好有挑戰性!」 芯悠媽媽相信,小朋友的動力來自「正面經驗」。好分享道︰「最緊要係佢開心學習,建立自信心。囡囡見到自己有好成績就好開心,自然會想繼續參加比賽,想一次比一次進步。」 在急速發展的 AI 世代,「計算快」不再是學習數學的唯一重點。芯悠媽媽認為,數學更重要的是訓練孩子的邏輯、專注力和解難能力,這些能力將來不論學業或工作都非常關鍵。正因為如此,她希望芯悠能保持興趣,勇於挑戰,從比賽中找到成就感。 雖然很多人仍覺得「男孩子數理科較強。」,芯悠的表現告訴我們:只要有興趣、有信心、

香港兒童數學協會
5天前


「磅獎牌」的小數學家:數學,從生活玩起
「媽咪,塊獎牌有幾重?可唔可以磅下?」 在本會的數學比賽領獎日,就讀小一的邵品瑜做出一個令全場工作人員會心微笑的舉動——他捧著剛獲得的獎牌,認真掂量了幾下,用充滿好奇的眼神問道:「唔該,有無磅呀?我想知佢有幾重!」這個可愛的瞬間,充分展現他那顆無時無刻都用「數字」思考的小腦袋。 「我兩歲就已經識三位數。我好鍾意奧數。」品瑜自信地說。這份對數學的純粹熱愛,並非來自填鴨式的練習,而是源於媽媽日常的引導。邵媽媽笑道:「佢好細個已鍾意數學,亦好有天份。我平時會同佢玩煮飯仔、帶佢行超級市場,買嘢比錢時教佢計數。」原來,數學就藏在生活每個角落,從玩具鍋鏟到超市貨架,都是品瑜最早、也最有趣的數學教室。 品瑜從幼稚園高班開始參加本會的比賽,如今升上小一,第二次參賽已奪得「數學加奧數銅獎」。談及成績,媽媽心態輕鬆:「我都當係比佢玩下,冇壓力。」這份輕鬆也感染了品瑜,被問到比賽是否緊張時,他淡定地說:「我都冇緊張,因為我識答題目。」媽媽在一旁笑著補充:「佢鍾意表現自己,參加呢啲公開比賽對佢嚟講係好玩嘅挑戰。」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,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邵媽媽認為

香港兒童數學協會
11月12日


數學是一種用於解決複雜問題的「超能力」
專訪公文式教育經營部門主管季久祚先生,分享數學比賽背後的教育理念。 數學,不僅是一門學科或課堂上的習題,更是一種讓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能力。兒童透過思考、推理和挑戰,逐步建立自信,發掘潛能。自成立以來,香港兒童數學協會一直堅持「比賽是做好自己就對了」的理念,透過大型公開數學賽事,提供一個公平、公正的挑戰平台,培養全港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解難能力。 今年,我們樂見來自不同背景的學校和教育機構積極參與,其中包括首次參賽的公文式教育團隊。他們積極支持並鼓勵245名學生參加《2025 香港數學及奧數公開賽》。其中,159人獲得獎 項,五位更勇奪各組別前四名,還有團隊金獎,成績令人鼓舞。 每一位學生在比賽中的堅持與努力,正正體現了學習的真正價值 —— 在挑戰中成長,向更好的自己邁進。公文式教育香港及澳門經營部主管季久祚先生表示:「這是香港與澳門公文首次參加公開數學比賽,能見證學生在全港大型賽事中脫穎而出,我感到非常欣慰。這不僅是對公文學習成果的肯定,更讓學生和家長親身體會到學習的力量與成長。」 他指出,公文的教育理念與香港兒童數學協會相輔相成,皆重視學生的基礎學

香港兒童數學協會
11月7日

















